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

(13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⑴ 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

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3分)

⑶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3分)

⑷ 根据材料五的三幅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⑴ 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分);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1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分) ⑵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3分) ⑶ 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3分) ⑷ 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出现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2009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材料四: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它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东西德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坚持50-100年。谁也不知道,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4分)

⑵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主要目的(2分),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8分)

⑶ 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 (2分) 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3分)

⑷ 根据材料四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倒塌的原因? (4分)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成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4分)

 

查看答案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③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  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对抗

       C.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查看答案

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对“1+X ”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双方                                                               (    )

       A.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                B.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C.世界出现和平的契机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