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
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一封信
材料二 4年前我就任总统时,同胞们的思想都焦急地集中在日益迫近的内战上。大家都害怕内战,都想避免内战。当我在这个地方发表就职演说,竭尽全力想不经过战争来拯救联邦时,叛乱分子却在这个城市里图谋不经过战争来毁灭联邦──企图以谈判方式解散联邦并分割财产。双方都表示反对战争,但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生存,而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也不肯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爆发了。
——林肯连任就职演说(1865年3月4日)
材料三 林肯总统在大势之所趋和人心之所向都不许再拖以前,是从来不冒险朝前走一步的。但是,只要“old Abe”[“老阿伯”(阿伯拉罕·林肯)]一旦相信这样一种转折点已经到来,他就会采取某种突然的、尽可能不声不响的行动而使朋友和敌人都同吃一惊。
——马克思《美国近事》(1862年2月26日左右)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网易新闻登载了一篇题为“林肯的狡猾:‘解放黑奴’只是为了战争胜利”的文章,称林肯为“狡猾保守的废奴主义者”。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林肯对美国的贡献有哪些?并分析林肯取得如此功绩的主观因素有哪些?(9分)
(2)请谈谈你对材料四所持观点的看法。(6分)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奥斯曼帝国,它的阿拉伯属地几乎全部为英军控制。英国占有中东的心脏地带巴勒斯坦面临三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是声称自己在此地有最大传统利益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法国,二是以魏兹曼为首的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者,三是以费萨尔为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人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的一种现代社会政治思潮)者。为了对付这三个对手,1917年11月2日,在英军向巴勒斯坦迅速推进之际,英国政府正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必须清楚地理解,绝不应使巴勒斯坦现有非犹太社团的公民权利或宗教权利或其他任何国家内的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受到损害。”
——《从〈魏兹曼一费萨尔协定〉看大英帝国所主导的犹、阿“合作”》
材料二 1918年11月,费萨尔和魏兹曼双双到达伦敦,以“阿拉伯人的好朋友”著称的T•E劳伦斯为阿、犹合作积极奔走┉┉1919年3月,《魏兹曼一费萨尔协定》在伦敦正式签订┉┉其中第3条款的内容是“在制定巴勒斯坦宪法和行政管理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该保证英国政府1917年11月2日的宣言得以有效执行”。第4条款的主要内容是“所有应该采取的必须措施是,鼓励和促进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并尽可能地通过密集定居和精耕细作把犹太民安置在土地上。在采取这些措施时,阿拉伯农民和佃农的权力应该受到保护,应该帮助他们尽快地发展经济。”
——《从〈魏兹曼一费萨尔协定〉看大英帝国所主导的犹、阿“合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犹、阿矛盾产生的原因,说明《贝尔福宣言》关于犹、阿矛盾解决方案的实质。(9分)
(2)据材料二回答,《魏兹曼一费萨尔协定》的签订是否有利于犹、阿合作的实现并说明理由。你认为要实现犹、阿合作,国际社会应该怎样作为?(6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6分)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