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使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是需要民主...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使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要有一个皇帝,这是不必再说的。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时代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皇帝总是要不得,一切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正如一个壮年人,不要睡摇篮,便认为睡摇篮是要不得的事。但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前言》

材料二  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两难:“人类老是在两个交替办法之间翻来覆去。有时候他要想建立秩序,有时候他渴望自由;把秩序和自由合而为一,似乎在他们的力量之外”。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尽管要真正达到秩序和自由的完全契合是相当困难的,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却必须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像在其他国家那样一方吃掉另一方,或一方完全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就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英国发展方式就体现着这种斗争相融的特点。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四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结合秦朝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所述“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的观点。(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是如何做到“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的。(7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革命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的理由。(6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你是否同意作者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请阐述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文明建设的认识。(4分)

 

(1)论证: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实行皇帝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统一;有利于促进农耕文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产生深远影响。(8分) (2)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规定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民主原则。既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又制约了中央各机构的权力和保障了地方一定的民主权利。(7分) (3)英国于1688年通过“光荣革命”,使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达成妥协;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保留了国王但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6分) (4)主要观点:民主政治的实行应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政治制度的转变应与当时的人事相配合。(4分) 理由:(8分)评分参考: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①第一层次,前结构(2分):只回答一个简单的结论,没有运用材料加以论述。 ②第二层次,单点结构(4分):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片面的得出结论。 ③第三层次,多点结构(6分):能够多角度阐述理由,但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 ④关联结构:除多角度认识问题之外,还能够在多个角度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8分) (5)政治文明建设要做到秩序与自由相互契合;要传统与变革协调统一;要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要尊重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