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是: ( )
①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
②“农去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份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此其份事也。”
③“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④“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生关系萌芽产生 |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
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
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
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是指: ( )
A.征役制 |
B.工官管理 |
C.匠籍制度 |
D.雇募制 |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 )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
D.分工合作的社会化生产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汉武帝传》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大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武帝纪》(东汉)
材料三: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赢政,几欲齐衡。
——司马贞《史记索隐》(唐)
材料四:“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吴裕垂(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班固、司马贞及吴裕垂三位史家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分别持何态度?(6分)影响三位史家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