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摘自《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涌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摘自《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
——摘自《大循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8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世界经济重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8分)
(3)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7分)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的,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 )
A.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
1824年,斯坦福哈尔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里“巨大的变化”是指 (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
“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材料中的“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的本质问题是:
A.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举步维艰 |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人数增多 |
D.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形成劳动力市场 |
卓别林大师的默片《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和错乱。这最能说明: ( )
A.大机器生产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
B.工厂制度下工人受精密分工的机器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
C.大企业时代到来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增加 |
D.工厂制度下流水线作业对工人技术要求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