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门表现汉字字形美的艺术。王羲之是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人物。下列与他无关的是
A.魏晋时期,政治纷争,战乱不断,士人尚清谈,纷纷避世专心攻艺
B.王羲之的书法流便妍美,字势雄劲秀美,为历代学书者所推崇
C.相传王羲之学习书法非常认真、刻苦,每天从早到晚都在门前的池边练字
D.《兰亭序》是王羲之的楷书代表作,历代的书家和书论家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秦始皇初并六国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设有三长:郡守,郡尉,郡监。郡下设县若干,大县的主管称令,小县称长,其下设县丞和县尉。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力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从材料中能发现的信息有
①遗嘱有法律效力,财产归属由遗嘱人的意志决定,是私有财产的体现
②法律既抑制了贵族权力,又保护了平民利益,在社会中人人有法可依
③体现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改变
④犯了罪是要负刑事责任,但也有消极的一面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铁农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首先使得开垦荒地变得容易起来,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其次,使得农业生产从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其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成为可能,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列观点与材料相印证的是
A.两周之际至春秋战国时期可称为铁器的初始期
B.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C.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是我国铁器的大发展时期
D.铁农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
下列摘录的是《纽约时报》不同年代的标题:《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1959年11月8日)、《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2月17日)、《(越南)西贡的服装样式正在改变》(1969年10月16日)。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经济全球化狂飙猛进 B.现代文明改变世界
C.传统文化日益衰微 D.第三世界的崛起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摘自《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涌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摘自《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
——摘自《大循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8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世界经济重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8分)
(3)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