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贸中心地位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使我第一个企业(指1920年创办的鸿生火柴厂)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刘鸿生所说的“爱国运动”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工人掀起罢工风潮
C.反对儒家文化中的糟粕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力,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工匠,你不可能
①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②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
③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
④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通典》中说:“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材料表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A.土地兼并的严重程度超过了汉朝
B.推行均田制解决了汉代没能解决的土地兼并问题
C.关于土地买卖的限令不及汉代宽松
D.放松对人民的控制使社会繁盛程度远超汉代
《管子·轻重甲篇》载:“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这表明作者主张封建统治者在采取措施保证和促进农业生产时应
A.奖励多种经营 B.不误农时 C.减税和免税 D.借贷予民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即为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在1922年他还指出:“每当我写到新经济政策问题时,我总要引我1918年那篇论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这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青年同志的怀疑。但他们的怀疑主要是在抽象的政治方面。他们觉得,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国家政权也属于这工人阶级,这样的制度就不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
材料二 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直接原因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8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6分)
(3)材料三中,中国“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体现出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新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有何突出体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