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中国通史》对分封制的评述            B.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什么事件?“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5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查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竞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 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2分)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1分)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4分)

(2)据材料概括一战“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使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要有一个皇帝,这是不必再说的。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时代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皇帝总是要不得,一切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正如一个壮年人,不要睡摇篮,便认为睡摇篮是要不得的事。但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前言》

材料二  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两难:“人类老是在两个交替办法之间翻来覆去。有时候他要想建立秩序,有时候他渴望自由;把秩序和自由合而为一,似乎在他们的力量之外”。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尽管要真正达到秩序和自由的完全契合是相当困难的,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却必须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像在其他国家那样一方吃掉另一方,或一方完全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就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英国发展方式就体现着这种斗争相融的特点。——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回答:

(1)结合秦朝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所述“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的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是如何做到“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的。(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革命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材料二的地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都在南运河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7分)

 

查看答案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历史的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面对历史,历史学家往往无能为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