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拔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君主立宪 D.社会契约
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数……”这一法律规定对当时英国国内哪一政治力量最有利:
A.骑士贵族 B.大庄园主 C.工业资产阶级 D.金融资产阶级
《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
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
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
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减轻人民负担 C.分割宰相权力 D.防止吏治腐败
“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此处“礼”在我国古代主要指:
A.礼仪 B.社会秩序和制度 C.风俗 D.贡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