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它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4分)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3分)

 

 

 

(3)依据材料四推断农奴与地主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反映出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分)

 

 

 

 

(1)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4分) (2)暂时义务农民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完全自由的农民可以通过赎买拥有私产。(4分)不符合实际。改革后取得“自由”的农民还要受控制在地主贵族手中的村社管理,农民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依然存。(3分) (3)农民“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证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材料二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三  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中国历史·魏晋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鲜卑民族的经济文化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孝文帝要迁都洛阳?(4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北魏迁都洛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查看答案

(15分)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破产,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5—1931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土布产量(百万匹)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1875

 1905

 1919

 1931

      40.93

      49.53

      44.95

      45.38

      644.7

      780.1

      780.0

      714.7

材料二  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在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

材料三  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材料四  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         

——以上材料摘自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破产?(6分)

 

 

 

(2)结合材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手工业并没有破产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1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  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 人。

                                             ——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材料三                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社会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三,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3)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忽略语言本身的因素)(3分)

 

 

 

查看答案

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查看答案

“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地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反映了(    )

A.在当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更加容易

B.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电子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整个网络时代

D.数字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生活领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