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制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8分)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1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日本《维新政体书》
材料二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其公务。
——《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材料指出其具体表现。(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四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5分)
(22分)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社会制度。
材料一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中规定:此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全制度,使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儿童或残疾儿童得到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并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事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科学网
材料二 前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中国保险网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政府上台后,以供应学派的理论为指导,主张削减政府开支,其中包括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并且相应减少政府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他们认为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基金,只会助长一部分劳动者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为此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中国卫生经济》论坛
材料四 世界上还是有不少国家选择福利国家的道路。国家照顾人们的基本需要,不但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教育费用,包括医疗,交通,甚至住房,而且每个人每年还能分到国家的福利款。而且这种分配是人人有份的,不管你收入有多高或很低。实施这种政策的结果是基尼系数低到0.3以下,和我国改革前差不多。他们的经济增长也并不很差。这一经验很值得我们注意。
——《财经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推行这些社会保障措施的?(2分)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规定有何差异?(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当时里根政府削减福利开支的理由有哪些?(4分)
(4)依据材料四,分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拉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 “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2分)材料一提到产生“巨大的摆动”的原因是什么?(4分)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4分)
(2)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 ? (2分)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