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可以获得很多启示。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史记》卷68

材料二:今君实(司马光)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迁,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抖三:荣禄、王文韶还在慈禧召集的御前会议上说:“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训,岂容轻改。”他们还说:“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第52页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述的争论发生于何时?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在这场争论之后,秦孝公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人主“是指哪位皇帝?王安石变法期间采取的措施为什么会引起一些人的“怨诽”?(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荣禄、王文韶等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政治主张。(4分)

(4)为什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总与争论相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4分)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4分)

 

查看答案

(本题共20分)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何选择洛阳为新都? (4分)其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3)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和意义? (6分)

 

查看答案

欧洲宗教改革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拉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马丁·路德推出《九十五条论纲》         B.英国议会通过不《至尊法案》

C.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

2.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是完全靠上帝恩赐”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教对许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查看答案

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王安石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究固宜少”。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主要是

A.抵御辽.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减少政府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

2.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3.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4.“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这段话反映出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吏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