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员、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5分)

(3)概括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管子》

材料二: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天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三:……平籴(买入粮食)文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春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也。而官之出息常什一二,民既不困,国且有利,兹古圣贤之用心也。                                  

——北宋《富国论》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主要针对当时土地方面有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在“利国便民”问题上肯定了什么主张?主要针对当时粮价方面的什么问题?(3分)

(4)针对材料二、三反映的北宋社会问题,王安石推行了哪些新法?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6分)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的失败告诉我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A.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  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D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具有进步性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是

A. 撤并机构     B. 改革财政       C. 改革军队        D. 改革政体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查看答案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这里“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倒幕运动的胜利 D.民族危机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