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明朝中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成就的是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受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上述材料不能直接说明
A.甲骨文是研究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B.《诗经》中有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