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改进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B.丰富了当时农作物资源

C.增加了古代人口的数量                D.提高了农产品的亩产量

 

查看答案

(14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四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五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4分)

 

 

(3)概括材料二、三、四、五,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  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  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4分)

 

 

(2) 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什么权力?(6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4分)

 

 

(4) 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有什么意图?对此应如何评价? (6分)

 

 

 

(2) 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4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78年日本流行一首儿歌,叫“文明球歌”,创作的目的是要使年轻人深深感到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拍球时,他们通过背诵被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日本在学习西方方式上的什么特点?(4分)

 

 

(2)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简要说明日本是怎样向西方学习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