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经过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的深渊。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前,当时维护和平与民主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4分)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图(a)与图(b)、图(c)与图(d)的关系。(4分)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角度说明,在二战中“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联合起来”的事例。(4分)(各举一例)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陈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臣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摒除,众喙哓者,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4分)
(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在迁都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元老贵族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太子拓跋恂反对尤为激烈,孝文帝先将太子废掉,然后又把他处死。同时,孝文帝还镇压了一批反对派,借机打击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493年,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迁都洛阳。孝文帝在改革中禁用鲜卑语,以汉语为正音,他知道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改口比较困难,同意暂缓;但30岁以下在朝做官的,则强令改说汉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撤职处理。
材料二:王安石在做宰相最初几年,凡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如得不到宋神宗的同意,必定要与之力争。在改革过程中,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其改革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一项即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4分)
(2)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位改革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五大战场,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是
A.太平洋战场 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 D.西欧战场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④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相似之处是
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②具有反共产主义的因素 ③有关于赔款问题的决定 ④有关于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