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和比利时抗击德国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是因为:
A是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进行的战争 B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C战争首先是塞尔维亚和比利时发动的 D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时间尖锐复杂 B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说明当时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B.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利益不同
C.英德矛盾激化,各自寻求支持者
D.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图是一战之前反映欧洲军备竞赛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是
A.美国与英国 B.德国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俄国
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C.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 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