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

材料三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 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 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事。

摘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 (派别)主张? (3分)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4分)

(3)材料二的主张的根本缺陷何在?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3分)

(4)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中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3分)

(5)对比三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分)

 

(1)材料一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主张,材料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说明阶级或派别即可)(3分) (2)其一是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其二是实行平均分配财产。不能落实。因为绝对平分土地和圣库制度都是空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落实。(4分) (3)材料二的根本局限是只学习西方科技(所谓“利器”),不触动封建体制,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或者“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在西人之上”)。结局是导致洋务运动最终破产。(3分) (4)民权主义。推翻了 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3分) (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发动了几次侵华战争?战争中或战后同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5分)

(2)每次战争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志士仁人进行了哪些抗争?抗争的结局如何?(4分)

(4)每次抗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查看答案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查看答案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查看答案

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说过“历史理解的真正对象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述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B.推翻了二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

C.推翻了二千多年来封建土地制度

D.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