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中国其强,中...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中国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意图主要是(  )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论证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希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查看答案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接受了进化论思想       B.体现了他中学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查看答案

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努力发展教育

 

查看答案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

A. 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 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