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 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 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右图中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②书法篆刻艺术
③民族关系 ④冶金铸造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 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 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