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下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①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③严格的等级差别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召开,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记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首届世博会,展示该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的划时代成就。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登台亮相,并从此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贝尔发明的“电话机”被认为是“最值得惊异的东西”,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56吨重的蒸汽机。
——摘自世博网
材料二 (一)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以特产“荣记湖丝”参展获得金、银两枚奖牌,此君在二十年后赞助了中国近代史上赴美留学的小学童。
(二)王韬(知识分子)亲历了1867年巴黎世博会。(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这次世博会,并建造国厅,展品仍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不外是古董、玉器、丝绸、瓷器、苏杭扇笔、宁波木器、笔墨等。
——摘编自乔兆红《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人员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4分)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外展品的不同点及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公元1500年以后,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逐步走向整体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一 通途变天堑 图二 财富流荷兰,英国成海盗 图三 世界成一家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 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在世界史上促成“天堑”变“通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指出这一事件与图二、图三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各举两例)(2分)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2分)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陕西剪纸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五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请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1分) 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思想?(1分) 这种思想产生的时间、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