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初地主商人对财富“以末敛之,以本守之”,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

A.导致农民贫穷       

B.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表述表明“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

B.雇佣关系

C.人身依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最能体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是

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集体手工业

 

查看答案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不断变化

B.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

C.小农经济的日益成熟

D.土地制度的不断改变

 

查看答案

(25分)新航路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家是谁?(2分)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2分)

(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四的观点。(2分)

(5)“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2分)“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2分)

(6)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