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12月的《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从此段史料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近代中国最早在上海出现了有线电报
B.近代中国最早的有线电报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C.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资金上的帮助
D.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支持
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 )
A.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