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关于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

下列关于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月革命时,一个银行家陪同奥尔良公爵前往市政厅,失口说出新王朝的秘密:“从今以后,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

材料二  “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抖动吗?”

——一位法国议员(1848年1月)

材料三  “我们占领第八区市府的公民,要求: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在国家的扶助下的自由结合的劳动协作社。”

——巴黎第八区工人起义宣言(1848年6月)

材料四  “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

——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小学的《从军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奥尔良公爵建立的政权采取什么政治制度?银行家的话实际上指出了七月王朝是代表哪一阶段利益的政权?(4分)

(2)之后发生的哪一事件印证了材料二中法国议员的话?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4分)

(3)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法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材料四说明了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为”。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的法制观念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4分)

(3)“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人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并解释其社会原因。(4分)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6分)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6分)

 

查看答案

图反映了什么历史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抗战时期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

B.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协会的建立

C.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

D.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查看答案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