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 )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明朝皇帝懦弱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专制制度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的是 ( )
①《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七国之乱”
②《隋唐英雄传》中,一读书人以科举成名,官至礼部侍郞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