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关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

有关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

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

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B.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

 

查看答案

某中学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   )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查看答案

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