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 罗斯福实行新政时,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一些报纸也骂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称《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2分)罗斯福新政受到什么经济理论的影响?(1分)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请问罗斯福新政哪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权益?(2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2分)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有何相似之处?(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2分)

(3)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下图为1980年中共中央文件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4分)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中共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什么?(2分)

(4)根据上述内容,你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建议?(3分)

 

查看答案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查看答案

前苏联在某一时期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国内交通建设的落后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交锋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