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B.倡导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C.变革制度,建立民主共和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此后,旧势力要继续实行官僚军阀专制,要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旗子下进行。这就为中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进一步向封建主义发起进攻打开了一个缺口,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其”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B.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