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元里抗英体现了广东人...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元里抗英体现了广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

B.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了爱国官兵维护国家主权的愿望

C.反割台斗争中爱国巡抚唐景崧领导军民奋勇抵抗

D.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方记者惊叹,这是自游牧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这是中华民族的出埃及记,某地成为中国的迦南。这不仅仅是一次民族生命的死里逃生,这也是中国南宋、明末以降民族精神凤凰涅槃式的现代复兴,而且是整个东方历史性惊觉奋起的史诗图景。材料中的“某地”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马关条约》中被列为商埠

C.新中国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颁布

D.开启中国百年屈辱的文件签署

 

查看答案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其内容的表述准确无误的是

A.割让香港给英国

B.开放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南京五处为通商口岸

C.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D.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

 

查看答案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查看答案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

②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

③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

④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分)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请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8分)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