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材料,回答问题。(13分)
阅读一鸟店对联:
“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一鸟店对联
请回答:
(1)“鹿、獐、螬"分别指谁?(3分)
(2)导致此联出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简单评价之。(6分)
(3)此联还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
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二:
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选取一幅宣传画,说明其放映的历史信息。(2分)
(2)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其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试据材料2、3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5分)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图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请回答:
(1)分别说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战争后中国被英国割占的领土。(6分)
(2)同图一相比较,图二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3)简要说明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4分)
(4)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4分)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