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以民为本”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 康熙帝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
A.棉纺织业 B.麻纺织业 C.造纸业 D.丝织业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美国 D.英国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同时,还将疾疫传染给了江南民众,“是岁,浙之饥民疫死者尤众”。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乱频繁不断 B. 大量的人口流动
C.政府防治不力 D. 南方气候变化异常
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D.“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