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笼。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材料四 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江苏苏州郊区)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那施复一来蚕种拣得好,二来有些时运,凡养的蚕,并无一个绵茧,缫下丝来,细员匀紧,洁净光莹,再没一根粗节不匀的,每筐蚕又比别家分外多缫出许多丝来。照常织下的绸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比往常每匹平添许多银子。因有这些顺溜,几年间,就增上三四张绸机……(后来)夫妻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6分)
(3)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属什么性质?其产品用途是什么?(4分)
(4)从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规模变化来看,反映什么本质问题?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本质问题出现的原因?(4分)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力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的是开办(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京师大学堂 ④开平煤矿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小农经济不能顺应世界经济潮流
B.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C.外国商品质优价廉,深受中国人喜爱
D.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政府官员非常恐惧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