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8分)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

(8分)阅读下列图片: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1分)

 

(3)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1)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2分)    (2)没有。(1分)    (3)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 不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2分)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8分)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并简析其影响,说明它们是

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16分)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

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2分)

 

 

查看答案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

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

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李悝变法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