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
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
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于( )
A.1949 |
B.1956 |
C.1966 |
D.1976 |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优先发展轻工业 |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缴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赎回环境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是,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则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