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菸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地瓜)、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国家内部的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称为一个大国,即使称为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等各地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的?(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科技进步成果。(4分)

 

 

 

(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分),商品交换的品种多(1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1分)殖民扩张的加剧(1分)。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和完善;(2分)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分)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些网友在盘点2010年娱乐圈“雷”人“雷”事时,挑出新版电视剧《三国》许多雷人台词,其中包括刘备参加会盟时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网友调侃称:“原作者应该穿越回去索取版权费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出自

A、顾炎武的《日知录》          B、王夫之的《周易外传》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查看答案

谭嗣同认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与其观点相似的思想家是

A、墨翟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查看答案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查看答案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查看答案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