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的“入世”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担忧之点,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有丧失独立的工业体系之虞;“三农问题”可能火上浇油,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为腐败增添土壤。——《中国人的WTO心灵史》、《入世的喜与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重要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5分)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它的成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何关系?(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入世历程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就材料三作者对入世的担忧,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4分)

 

 

 

(1)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3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2分) (2)“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2分)关系: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推动经济全球化,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4分) (3)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提高综合国力,振兴民族工业,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科技创新,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任答4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菸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地瓜)、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国家内部的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称为一个大国,即使称为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等各地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的?(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科技进步成果。(4分)

 

 

 

查看答案

一些网友在盘点2010年娱乐圈“雷”人“雷”事时,挑出新版电视剧《三国》许多雷人台词,其中包括刘备参加会盟时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网友调侃称:“原作者应该穿越回去索取版权费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出自

A、顾炎武的《日知录》          B、王夫之的《周易外传》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查看答案

谭嗣同认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与其观点相似的思想家是

A、墨翟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查看答案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查看答案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