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的,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贷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有何共同特点?这些措施对当时世界产生什么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参照下列答法,对关键词语的含义作出解释。(不得摘抄原文)(2分)

       例如:“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

       “经济的营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和补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看到了30年代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4)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某一例说明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深远影响。(3分)

 

 

 

(1)措施:提高关税;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进口配额制度;宣布货币贬值。(4分) 共同特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1分)影响:①政治上,使国际关系恶化,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②经济上,国际贸易急剧缩减,各国争相抢夺世界市场。(4分) (2)“经济的营运”是指市场经济体制(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进和补充”是指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4分) (3)社会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4分) 解决措施: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现象;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失业保障和救济制度,稳定社会。(6分) (4)变化: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1分) 原因: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原则已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局面。(1分) 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如:日本在战后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技艺、制造、财富、武备之盛,迥非匈奴、突厥愚犷之风。……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狂中国之体制,而不能保中国之民,与稍变其制,而能保其民,孰为轻重?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

材料二: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体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12月)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材料一中的“稍变其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在这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不同主张?简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6分)

 

 

 

(2)简要评述材料三中陈独秀的观点。(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变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1                              图2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北京天坛祈年殿——皇帝祭

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天并祈祷五谷丰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状况, 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4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 依据材料,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并请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的理解。(3分)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4)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4)材料五提到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指什么? (3分)

 

 

 

查看答案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