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3分)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依法治理国家。成果: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3分) (2)原因: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增加了政府收入,发展了封建经济;废井田,“决裂阡陌”,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农业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教民耕战”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秦能无敌于天下。(3分) (3)内涵不同:梭伦立法,开辟民主;商鞅立法,建立专制。影响:梭伦的法治,使雅典走向民主化道路;商鞅的“法治”,激化了国内矛盾。(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下图为毕加索的名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格尔尼卡》                         《和平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有何变化?

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名画的主题。(2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统治者想到1943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而共产主义将取得胜利时都不免惊惶失措,在这方面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不安。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说:“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然而在这三者当中惟有小毛驴能够认准归途。”

材料三:英国某大臣在1943年3月15日同罗斯福谈话说:“我们最困难的问题是俄国,英国要单独对付俄国可能力量太弱。”

    材料四:丘吉尔在致战时内阁一项秘密备忘录中曾写道:“我相信,欧洲各国大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在欧洲会议的领导下组成统一阵线。我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我希望欧洲会议可以有10余名会员,包括从前的各个大国,包括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法兰西人、西班牙人、波兰人、捷克人和土耳其人。”

    请回答:

(1)举例说明“1943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材料一中“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不安”,表明他意识到了什么?(4分)

 

 

(2)材料二表露了丘吉尔痛苦和激愤的心态。说明他意识到了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材料二中“小毛驴能够认准归途”的含义是什么?之所以如此,决定因素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是如何设想的?(4分)

 

 

 

查看答案

(12分)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绝不容情的潜水    艇战争将迫使美国在几个月内投降。

材料二: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咯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以本国领土或沿海地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中国既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了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美国黑人领袖W·E·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2分)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的“空缺”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各有不同的理【解析】
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有

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②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③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 ④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有关材料表明,目前美国向世界上140个国家和地区出售武器和军事技术。在世界正在进行的约50场地区冲突中,美国向其中40多场冲突的交战的一方或双方提供武器。这些史实告诉我们

①现代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武器销售 ②美国对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④美国的行为构成了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