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胡适在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指出:“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胡适在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指出:“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下列对胡适主张的表述最准确是

A.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情感

B.文学创作要紧跟时代的变迁

C.主张不用典故,不讲技巧

D.从形式到内容对文学进行改革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中,贾宝玉看见袭人的两个姨表妹,感叹这样好的女儿怎么没有养在侯门大户之家。对这种“爱无差等”的“感叹”,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墨家“兼爱”思想     ②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

③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挑战     ④说明儒家思正统地位的丧失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材料三:鲜卑武士佣和汉人胡食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3分)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下图为毕加索的名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格尔尼卡》                         《和平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有何变化?

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名画的主题。(2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统治者想到1943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而共产主义将取得胜利时都不免惊惶失措,在这方面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不安。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说:“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然而在这三者当中惟有小毛驴能够认准归途。”

材料三:英国某大臣在1943年3月15日同罗斯福谈话说:“我们最困难的问题是俄国,英国要单独对付俄国可能力量太弱。”

    材料四:丘吉尔在致战时内阁一项秘密备忘录中曾写道:“我相信,欧洲各国大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在欧洲会议的领导下组成统一阵线。我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我希望欧洲会议可以有10余名会员,包括从前的各个大国,包括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法兰西人、西班牙人、波兰人、捷克人和土耳其人。”

    请回答:

(1)举例说明“1943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材料一中“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不安”,表明他意识到了什么?(4分)

 

 

(2)材料二表露了丘吉尔痛苦和激愤的心态。说明他意识到了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材料二中“小毛驴能够认准归途”的含义是什么?之所以如此,决定因素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是如何设想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