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

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⑤第一次世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④→①→②→⑤→③   D、①→③→②→④→⑤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3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1分)

 

 

(2)材料五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1分)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学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1分)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3分)

 

 

(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1分)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3分)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3分)

 

 

②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1分)此后,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1分)

 

③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分)

 

 

④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3分)

 

 

 

查看答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A.艺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学术领域

 

查看答案

(2010年广东会考 60题)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查看答案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辞赞誉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