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10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平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11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 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越是自由,世界就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发展就越是迅速。”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1分),并分析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2分)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胡主席为什么一再强调贸易自由、经济开放?(8分)

 

(1)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分) 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分 如果学生答出客观上利于抵抗西文列强的入侵等意思,可酌情加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本小题的总分) (2)目的:转嫁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缓解经济危机)。(2分) 影响:导致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2分) (3)总结了中外历史各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经验和教训(2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的需要。(2分)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改革开放的需要;(2分)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既要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6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家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4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分别收藏大陆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有分离60 余年后,于2011年6月1日在台湾合作开展的开幕式场景,外电评论说从“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弦”。对其主题 “山水合壁”的认识正确的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画展之所以万众瞩目,因为此画见证了两岸同根、折射出同胞的悲欢;

②“山水合壁”折射出中华文化对‘圆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③画展的成功开幕昭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

④此次残画的破镜重圆标志着阻碍两岸交流的“人为障碍之墙”最终崩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选项是

A.认为民生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B.政府可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

C.主张土地国有,国民共享            D.实现民族独立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

 

查看答案

林琴南(1852—1924年),即林纾,不懂外文却翻译了170多部外国文学著作,确立了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光绪辛丑年,林琴南“恶其名不典”,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易名为《黑奴吁天录》。他真正的动机是 

A.纠正斯托夫人给小说取名的不当     B.林纾“不谙西文”,故作典雅

C.“触黄种之将亡”,爱国保种       D.声援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