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

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    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C.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申报》创刊词

材料三:事实上,白话文的推行,近代报刊是先行者。比如近代小说采用白话,间接因素是缘于西方小说叙事手法的影响,其直接原因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白话趋势,促使小说章回体市场锐缩,转而积极与报刊白话文化融合,以适应一般读者的审美习惯和阅读需求。

——《中国出版史料》

材料四:及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嵎自固,讵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亦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冯自由 《广东报纸与革命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申报》登载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结合图片概括《申报》的主要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回答近代报刊推动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2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10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平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11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 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越是自由,世界就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发展就越是迅速。”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1分),并分析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2分)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胡主席为什么一再强调贸易自由、经济开放?(8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6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家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4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分别收藏大陆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有分离60 余年后,于2011年6月1日在台湾合作开展的开幕式场景,外电评论说从“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弦”。对其主题 “山水合壁”的认识正确的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画展之所以万众瞩目,因为此画见证了两岸同根、折射出同胞的悲欢;

②“山水合壁”折射出中华文化对‘圆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③画展的成功开幕昭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

④此次残画的破镜重圆标志着阻碍两岸交流的“人为障碍之墙”最终崩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选项是

A.认为民生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B.政府可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

C.主张土地国有,国民共享            D.实现民族独立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