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1933年五月12日(罗斯福)分布《农业调整法》...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1933年五月12日(罗斯福)分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后来政府还对各洲、各地区甚至很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整的基本原则,实现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的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摘自《列宁选集》卷四

请回答:

(1)依据处理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6分)

 

 

 

(2)结合材料二理解新政的实质。(3分)

 

 

(3)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5分)

 

 

 

(4)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异同?(4分)

 

 

 

(1)主要措施:强制农民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国家对农民进行补贴;规定农产品生产定额,违者罚以重税。目的: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减少竞争,缓解经济危机带给农业的冲击。(6分) (2)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进行的机制调整。(3分) (3)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政权得以巩固;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产生了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动摇;战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有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5分) (4)相同:农民都要在国家的监督下向国家交粮食税。不同:前者是让农民上交多余的粮食,之后由国家支配;后者是向农民征收固定的粮食税,由农民自己支配多余的粮食;同时允许资本主义存在。(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人类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识不断深入。“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规定出自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万隆会议宣言》

 

查看答案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是指

A.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查看答案

“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此话应该是毛泽东评论什么事件时说的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柏林战役     D.阿拉曼之战

 

查看答案

英美等国与苏联结成同盟关系主要原因是

A、苏联参加华盛顿宣言              B、英美遭到法西斯进攻

C、苏联是反法西斯战争主要力量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被撕毁

 

查看答案

下列会议的内容没有涉及到中国问题的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