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人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人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

D.世界市场的形成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材料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哪些罪行      (   )

①野蛮的掠夺    ②血腥的屠杀    ③不平等的贸易    ④黑奴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      (   )

A.耦犁的出现

B.代田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出现

D.耕耙技术的出现

 

查看答案

(14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以美为代表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成天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吉尔说“斯大林接手俄罗斯的时候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材料四: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1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2分)

 

 

 (2)材料二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 (1分)分析列宁“退回”的原因(2分)

 

 

(3)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开创了什么经济建设模式?(1分)举例说明这一体制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4)材料四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我国在一段时期内这种类似的“模式僵化了”产生怎样的危害?(2分)

 

 

查看答案

(13分)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15世纪末16世纪初这种状态发生改变,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拉开了,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1)材料一,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开端?(1分)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2分)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有何影响?(2分)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又分别有何影响?(2分)

 

 

(4)如何看待材料三提到的观点?(2分)

 

 

查看答案

(16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农业,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中国以农立国,直到现在,农业,农村,农民仍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凤阳,到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 80年代凤阳花鼓词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1分)为保证其发展,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1分)试谈这一政策对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1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那一历史事件?(2分)

 

(4)材料四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1分)简要分析它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分)

 

 

(5)料一中说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从凤阳开始的改革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