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16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l一911 |
300 |
5600 |
31 |
510 |
191一1919 |
600 |
13000 |
75 |
1625 |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 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5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4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2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3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财富日益掌握到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控制 D.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最早殖民扩张,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