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抗美援朝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阶层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 |
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某地市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流行语言 B.基因工程 C.信息技术 D.航天工程
2008年夏季奥运会已经在北京举办,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A.听广播 B.看报刊 C.看电影 D.上互联网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与电车在马路上穿梭
C.商店的橱窗里摆满了电视机等电器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