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单位:亿元)
年份 |
进口 |
出口 |
差额 |
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 |
1951年 |
8.2 |
11.2 |
+3 |
10.96% |
1997年 |
1423.6 |
1827.0 |
+403.4 |
36.10% |
A.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 C. 出口增加 D. 对外开放
下边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它反映的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A.广州 B.上海 C. 珠海 D. 深圳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抗美援朝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阶层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 |
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