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分裂割据有直接作用的是: ①秦朝...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分裂割据有直接作用的是:

①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置转运使    

⑤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查看答案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明代的科举制

 

查看答案

《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查看答案

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败的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

——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精神是文明的最根本方面,“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他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元气论对其作了进一步发挥。他将精神分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政治法律制度等可见可闻但不可触摸,为形质之精神,而“国民之元气,则非一朝一夕所致,非一人一家之所可成,非政府之力所能强逼,非宗门之教所能劝导,是之谓精神之精神。”元气是文明的根本,更是立民进而立国的根基,“国于天地,必有以立。国所与立者何?曰民而已;民所以立者何?曰气而已。”不管中国还是日本,文明的程度都不如欧美,学习西方,根本的是要学习西方文明的精神,尤其是中国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成功,这就使梁启超更加相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但是如何学习西方的精神呢?“求精神之精神,必以精神之精神而感召之。”     

——王敏《启蒙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 ”是什么?并分析梁启超为什么“相

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