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 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三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观念?(2分)结合所学知识,这种观念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四,指出其论证的依据,(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从“数量的满足” 到“质量的呼唤和走向理性消费”, 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从追求生活质量消费走向追求生命质量消费的转化。这主要说明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

 

查看答案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查看答案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