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12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3分)

 

 

 

(1)特点:“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自耕农经营模式)(3分) (2)压制: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官吏勒索舞弊;对手工业产品限价收购;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归纳出三点即可,6分) 影响:阻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强化自然经济,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6分) (3)工商皆本。(2分)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但仍然受到了重农抑商等政策的束缚。(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

 

查看答案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大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有

1是在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包围的险恶国际环境中形成的  2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改善  4它超越了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成为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的桎梏。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列宁进行得比较成功的“实践”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个农民将家中的余粮挑到集镇上去卖,途中被红军战士遇到,结果粮食被没收。这反映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没收富农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